Skip to main content

我和开源的故事

Hi,我是马丁。

如图所示,Gitee 平台给我邮了 3 张证书,总想说点什么,就想到哪说到哪吧。


做开源有 4 个年头了,再看一眼梦开始的地方

有时候不得不感叹,照片和代码提交记录这东西真神奇,现在看到这些还是会有热泪盈眶的感觉。

看到个让我有点“羞愧”单词,请看右侧提交包记录 java/io/ruyi,怎么理解呢,ruyi:当时做动态线程池,线上动态可编辑,线程数可大可小,所以取名叫如意。

我是个随性又较真的人。随性在于,我的笔名换了一个又一个——麻小花(我媳妇,大家都叫她花花)、龙台、小马哥,直到最后才定格为“马丁”。较真在于,我总会在不同阶段反思合理性,确认当下以及未来的方向是否合适。也正因为这种反思,动态线程池才从最初的 ruyi,到 dynamic-threadpool,再到和军哥(他英语好)沟通后,定名为 Hippo4j


可能有同学看过我的履历,会觉得我从一开始就很厉害。其实完全不是这样——刚开始我一点也不显眼,也没有什么技术情怀。最初写代码也只是为了能在这个社会混口饭吃。

B站上我也发过视频,刚开始的时候,真的是——代码都写不出来,职场生存都是问题。工作前两年,浑浑噩噩,不知道学什么、怎么学

两年之后,疑问并未完全解开,但总算开始用力学了。那时牛马属性彻底爆发,除了工作就是学习。回头看,当时很多方法和路径都是错的,但也算有点小运气,逐渐从学习中找到知识获得感,于是就这么咬着牙坚持下去。

为什么上学不学习,进了社会才努力学?上学总感觉自己有退路,从没考虑过离开学校和父母的帮助,自己能走到哪一步。真正步入社会,总会有你牵绊的事情,比如做人不服输的劲儿和对家人的责任。

直到有一天,许多彼此孤立、学得乱七八糟的知识点,不经意间连成了线。那一刻,才觉得自己是真的从乱局里走了出来。


解决了如何在公司待下去的问题,并且知识也慢慢“够用”,我开始思考,如何让自己变得“值钱”?

应该和很多朋友说过,19年,当时我组长去面试候选人,本来她的履历是进不了面的,但是有写博客的习惯,CSDN 有 30 万的阅读量,心想可能会有转机。虽然候选人最终没过,但是这句话却让我记在了心里。

从那之后,开始更进一步的学习,因为总不能让别人看出来是个水货。刚开始还只是写一些工具使用文章,后面要写的内容我自己也不会,网上天南海北看,逐渐输出文档。后面也知道了,这种学习方法叫做费曼学习法。安利给大家,挺不错的。

最后,写博客也小有成就,收获了 CSDN 博客专家(20年那时候这个还是很有含金量的)、掘金优秀创作者以及阿里云专家博主。

至此,写博客就告一段落了。


21年,正式进入开源时代。

那段时间我意识到,从个人成长的角度来看,能让我“值钱”的事情其实就两件:

  • 做有难度、有体量的事,比如高并发、海量存储、面向 ToC 的核心业务;
  • 让别人看见自己的能力,比如写博客、做开源项目,积累影响力。

第一点看公司和业务,我不具备这种条件。第二点前半程我已经做到了,那就只有一个答案——开源。

21 年,那时整个互联网还一片欣欣向荣,大家对技术的热情空前高涨。开源也正处在最火热的阶段。毕竟,还有什么能比让面试官看到你主导的开源项目,或者你为某个知名项目提交过代码,更能证明技术实力的呢?

当时因为并发编程自己也比较精通,也凑巧看了美团的动态线程池文章,Hippo4j 就诞生了。

做开源那阵子,整个人像是“魔怔”了一样。除了工作和生活中一些必要的事,几乎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了 Hippo4j 的研发里。好在那时候年轻、身体还抗造。

那几个月,常常写到凌晨十二点、一点,甚至两点。有时灵感来了,早上六点就起床接着写,等到上班前,已经连续敲了三个小时的代码。

毫不夸张的说,这个阶段,如果遇到一些需要深度思考的设计,做梦都是写代码。

也是比较有意思,我和我媳妇(那个时候还是女朋友)平常没有任何争吵,唯一就是嫌我写代码时间太晚了。

虽然过程很艰辛,但是结果还不错。Hippo4j GitHub Star 5.9k,Gitee GVP 项目,Star 1.9k

Hippo4j 的代码量也很感人,和其他贡献者们,一起贡献了接近 8 万行代码

对了,22 年中间我还用了三个月时间,贡献了 Apache 顶级项目 ShardingSphere,最终收获 ShardingSphere 核心开发者 Committer。

Apache Committer 会有个 apache.org 的邮箱,极客范满满。哪怕是现在,我依然觉得这是我值得骄傲的事情。


再接下来,就是刚果商城 Congomall 了,做这个的初衷是,绑定知识星球挣钱,又是一波日以继夜的 Coding。

不过好事不能总眷顾我,运气总有不好的时候。因为自己的宏观策略就错了,导致知识星球一年加了 300 人左右,辛辛苦苦一年挣了 3 万不到。

试想,如果因为周期性的挫折放弃做知识付费,也就不会有现在。


我开始做知识付费内容的转折点,其实源于一次抢火车票。那次怎么都抢不到票,心想干脆自己写个仿 12306 的购票系统试试。 当时我从没做过类似的系统,正好觉得有挑战,也能在过程中提升技术

无心插柳柳成荫,本来没想着靠 12306 能挣钱,结果运气还不错。可能因为我写的代码还可以,加上场景比较新颖,大家对它的关注度,异常热烈。

再次感谢所有支持马丁的朋友们,愿大家都能心想事成。 ——马丁 敬上


无意间点到了 GitHub 和 Gitee 贡献绿墙,怀念那个时候,不用想其他,单纯只是想写好代码。


这个是我的 GitHub 首页,照片是 19 年公司举办的 1024 程序员节照的,感觉程序员衬衫配上 GitHub 极简风格,别有一番滋味。

有个小心得想和大家分享:别让自己目标感太重。有时候,没有足够的沉淀,就很难真正实现那些期望中的目标。就像我一样——如果当初没有坚持开源,也就不会有现在的「拿个offer」。

如果不出意外的话,此篇文档写在 2025.11.12 晚上,不出意外会在 11.13 号早上 8点 20 定时发出来,不出意外 13 号是我的生日,祝大家都好